在King Arthur網站第一眼看到這個Pane Bianco麵包就被它的外型吸引,我在FB和IG發這個麵包成品照時引起很多迴響,很多人都想知道怎麼整形的。
一開始我看到照片也很好奇到底怎麼整的,但KingArthur網站只提供成品圖,步驟全部是文字,我只好努力讀著文字,把那些文字在我的腦海裡圖像化,再一步一步跟著做,做了以後才發現其實蠻簡單的。
「Pane Bianco」是義大利文,意思是「白麵包」,不同於無糖無油的硬式歐包,Pane Bianco的麵包體添加了牛奶和雞蛋讓麵包蓬鬆柔軟,但因為無糖,加上油脂用的是橄欖油,所以比起一般台式軟麵包相對健康很多。
內餡包覆著油漬番茄乾、起司、羅勒與蒜頭,烘烤時滿室芳香,吃的時候,酸酸的番茄乾搭配起司與麵包非常合拍,本來以為這樣的麵包或許孩子的接受度不高,沒想到陳董很喜歡,所以我決定來分享我的試做筆記。
先來講講內餡的材料,這是我在超市買的油漬番茄乾Sun-dried Tomatoes,也因為這個麵包用了Sun-dried tomatoes,所以我想叫它:「義大利陽光番茄起司麵包」。
油漬番茄乾是把日曬番茄乾浸泡在橄欖油和香料裡面,是義大利廚房不可或缺的一個食材,一瓶8.5oz的番茄乾可以用來做兩個麵包。
這是我用的起司絲,總共混合了四種起司,用哪種起司都可以,挑自己喜歡的就好。
這是羅勒,Basil。
羅勒葉子摘取後很快就會發黑,所以美國超市大部分是以盆栽形式販售,一盆價格滿便宜的,買回家後按照包裝指示每天澆水,以前我會把羅勒盆栽放在廚房,可是總是沒幾天就枯萎了,屢試不爽,讓我非常森77,就算我是植物殺手也沒那麼衰吧,每盆都被我種死?
後來有一次在粉專跟廣大萬能網友求教後才知道,原來羅勒要種在通風半陽光的地方才長的好,於是我就移到後院的芭樂樹下,果然壽命延長了,不過還是難逃被蟲咬和長不茂盛的命運,唉~~~
羅勒的味道跟九層塔有點像,但沒有九層塔那麼濃厚,有人問我可不可以用九層塔來代替,呃......因為我沒試過,所以沒辦法回答,想知道答案最好的辦法就是....試試看吧!
義大利陽光番茄起司麵包
(食譜參考www.kingarthurflour.com)
麵包體材料:
高筋麵粉 380克
低糖速發酵母 4克
鹽 6克
雞蛋 一個
牛奶 120克
水 80克
冷壓初榨橄欖油35克(一大匙=15ml)
內餡:
切碎的羅勒葉 1/3杯(一杯=240ml)
油漬番茄乾 1/2杯(更新:很多人說找不到油漬番茄,有熱心網友說家樂福就有賣了 )
起司絲 3/4杯
蒜頭 6~7瓣
做法:
1. 把麵包體所有材料倒進攪拌缸裡面,打到麵團光滑,這個麵包不用打到很薄透的膜,但至少要達到麵團光滑,切一塊麵團下來可以用兩手慢慢撐開一片半透明的膜,而不是一拉就裂的粗糙狀態,這樣的麵包口感才會比較鬆軟。
2. 打好的麵團收整成團,放進盆子裡面,盆子可以抹一點點油讓麵團比較好倒出來,表面蓋好避免風乾,發酵到兩倍大。
3. 等待麵團發酵的同時來準備餡料,羅勒葉洗乾淨,用廚房紙巾拍乾後切碎。
蒜頭切末、油漬番茄瀝掉油後也切小丁。
4. 把發酵好的麵團倒在桌子,可以撒一點點高筋麵粉防沾,但不要撒太多,太多乾粉會讓麵包口感變差。
桿開成 22寸 x 8 1/2寸的長方形,用刮刀抹上蒜末和番茄乾後,再撒上羅勒葉和起司絲,前後周圍約留下1/2~1寸的空間不要撒到餡料。
5. 從長邊輕輕捲起,捲成一個長條
把收口捏緊
6. 接合口朝下,把麵團移到烘焙矽膠墊或烘焙紙上面,用一把銳利的刀劃開一吋深,前後兩端留下約1/2寸不要劃斷
7. 將麵團兩端折成S型
再把兩頭塞到麵團下面,並且把兩端接合捏緊,避免發酵和烘烤的過程爆開。
8. 最後發酵到兩倍大。
放進預熱好180°C的烤箱,烤18~20分鐘,到麵包金黃上色就可以出爐了。
麵包出爐後,烤盤先重敲一下,並且立刻把麵包移到放涼架散熱(重要!)。
剛出爐的熱麵包還在進行最後後熟的階段,雖然聞著香味很想立刻吃吃看,但長期吃剛出爐的麵包對腸胃不好,最好至少冷卻兩小時以後再食用(很重要!)。
我最喜歡的野上師傅說: 「當麵包冷卻後才會真正的完全散發出它的香氣,也能保持它的原味。 」
麵包剛烤好不要急著切開,放涼後,等要食用時,想吃幾片再切幾片。
如果麵團打得好,再配合發酵控制得宜,整形時順著麵筋的性子,不強求不硬拉扯,自己做的麵包也不輸外面賣的。
所有澱粉類的食物都會隨著時間老化,所以麵包放越久越硬是正常的,就算專業麵包店賣的麵包也是一樣,變硬的麵包只要放進烤箱再回烤幾分鐘就會跟剛出爐一樣鬆軟好吃了。
這個麵包我喜歡切片後放進烤箱烤到表面酥酥的,外酥內軟,配上酸酸的番茄乾和起司,還有蒜的香味,早上配一杯咖啡真的很棒。
以上的照片是我第一次試做的成品,下面是昨天我在FB直播做給大家看的成品。
第一次烤得比較黑比較上色,第二次上色稍微淺一點。
可以看到表面的起司還保持顏色,沒有烤太焦。
切開後可以看到底部的皮比第一次試做的薄一點。
兩次的成品都漂亮,也都很好吃,最重要的一點要提醒大家的是,烤東西時一定要顧爐,烤十分鐘以後更要站在烤爐前面盯緊,如果表面上色太快要蓋一張鋁箔紙避免焦黑。
各家的烤箱功率、大小不同,食譜的烤溫和時間僅供參考,比如King Arthur網站就建議這個麵包要烤45分鐘,但我用我的烤箱只烤了20分鐘就好了。
還有,烤箱預熱越久,內部就越熱,需要烘烤的時間就越短,一樣是烤20分鐘,第一次試做時我預熱了20分鐘,第二次才預熱7~8分鐘,第一次的麵包上色就深很多。
總歸一句話,烤東西的時候就是要顧爐啦!